妈妈的烦恼:
前几天,一位妈妈发出紧急求助,她因为两岁儿子吃手的坏习惯甚是烦忧。
宝宝妈妈(以下简称宝妈)告诉我:宝宝从很小的时候起就一直有吃手的问题。自从过了两岁生日以后,宝宝的表现已明显好转:白天基本上不吃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吃,帮他把手拔出后仍然可以继续睡觉,没有什么大的反应。
宝妈以为,她心里一直惦记的改掉宝宝吃手坏习惯的努力,应该算是大功告成了。可两周前宝宝因为过敏鼻塞,睡眠不好,吃手的毛病又重新频繁上演。宝宝的反弹、大踏步的后退令她非常沮丧。
眼见宝宝的过敏症状基本消退,壮志未酬的宝妈决定重新努力继续帮助宝宝戒除吃手的坏习惯。于是乎母子之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拉锯战。
白天还好,到了晚上事情就变得非常棘手。宝宝不断吃手,宝妈就不断拔掉。宝宝折腾睡不好觉,宝妈时时警醒睡眠严重缺失。勉强坚持了一周,宝妈终于忍不住发了脾气,其结果是宝宝大哭,吵醒了隔壁房间的外公、外婆。外公把宝妈骂了一顿,外婆抱走了宝宝。
从此宝宝就再也不要宝妈哄他睡觉,半夜醒来也会让宝妈走开,要外婆。但中午睡觉的时候,外婆把他手的拔下来,他也让外婆走开。
这位妈妈一再说,她知道发脾气不对,她知道错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寻求帮助。
分析与理解:
整件事情是围绕着三方面人物:宝妈,宝宝,宝外公与宝外婆发生问题的。
宝妈:历时一年多的担心已经变成了一种心病,情绪上表现为焦虑,健康状况上表现为睡眠缺失,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的长大,宝妈的情况每况愈下。
我们都知道宽松、平和的成长环境才是宝宝所需要的。宝妈的过分焦虑已经让宝宝周围的气氛变了味道,且焦虑情绪已经传染给了宝宝,母子俩都身陷其中,何谈解决问题。另外,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白天上班、晚上还要带孩子的宝妈的身心健康。明知发脾气不对,却忍不住大发脾气就是例证。
宝宝:可以理解的是,宝宝在生病的时候是在承受压力,他又不能像大人一样能靠倾诉来缓解病痛压力,他需要靠吃手来缓解压力、寻求安慰。宝宝已经两岁多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吃手”已经开始由心理需要向“习惯”演变。过敏引起的呼吸不畅导致“吃手”反弹直接挑战宝妈的耐心。
宝外公与宝外婆:年纪大了,平日带宝宝很辛苦。隔辈人的慈爱让他们以心疼宝宝、不让宝宝哭闹为第一选择。也正是因为慈爱,当宝妈和宝宝发生冲突时,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站在宝宝一方,甚至不惜当着宝宝怒骂宝妈。
应对方法:
1.首先宝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她的过分焦虑已经妨碍了她和孩子之间正常的亲子交流。这位妈妈不妨暂时先放下孩子吃手这件事,去看场电影、逛逛商店,睡一个好觉,放松一下自己。
2.不焦躁,不攀比,冷处理。宝宝现在两岁多,正是强调自我,自我意识凸现的一个高峰期。宝宝这时候已经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家长应该学会冷处理。直接拔手,甚至发脾气凶宝宝都是在强调吃手这件事,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父母的平常心在这件事情上是关键。
3.尊重宝宝,仔细分析宝宝的“吃手”为什么反弹,充分理解宝宝的感受。同时还要消除紧迫感,放慢脚步,随着宝宝的节奏调整进程。
4.就宝宝的目前情况来说,白天尽量让他忙起来,用有趣的玩具把他的双手占上,用喜欢的游戏吸引他的注意力,让他没有时间去吃手。晚上睡觉前应该暂时允许宝宝吃手,等他睡熟后再帮他把手轻轻拿出来。慢慢地试着看能不能用其它的安慰奶嘴、磨牙棒之类的东西代替。另外要注意卫生,特别是手的卫生。
5.试试在睡前读故事的时候让宝宝自己翻书,或者用抱抱枕、抱抱绒毛玩具把宝宝的双手都沾上,目的就是让宝宝无暇顾及吃手。
6.对于年迈的外祖父母,宝妈要做好沟通工作。感谢他们的辛苦并充分理解他们疼爱宝宝的初衷。调整方式,尽量做到态度一致,避免因为大人的标准不一致而导致宝宝的情绪混乱。
启示:
宝宝吃手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家长不要如临大敌。只要家长了解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成长发育特点,做到心里有数,适当介入,顺势引导,避免使用强制手段,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
声明:本文章系原创,欢迎大家转发至朋友圈。如转载于其他微信公众号或媒体请遵守以下授权形式:请在文章前标明作者:文/北京新世纪儿童医李林霞。如修改文章标题或内容需与作者联络,将有关信息发至后台即可。感谢您对原创的支持和理解!
文中观点为专家本人观点,作者已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