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防控效果明显好转,有很多地区的部分学段已经开学或者即将开学。但是因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第一学期的学习注定更为特殊。更多的在线复课对于孩子和老师是件好事,但对于家长来说,比起作回甩手掌柜的愉悦,对后疫情时期的孩子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地关注。
在刚刚过去的4月,记者从妇儿一体化医疗服务机构——新世纪医疗了解到,儿童肠道健康、眼睛不适、睡眠问题等在线咨询量明显增加,旗下各个院区和诊所就诊儿童患者也大多集中在1-15岁左右。
3月来自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大约有2.2亿儿童青少年,包含1.8亿中小学生以及4700万幼儿园儿童经历了“超长寒假”。而既往研究证据显示,儿童不上学时,比如假期,身体活动更少,电子屏幕暴露时间更长,睡眠更不规律,饮食也更不健康,导致体重增加,肠胃不适、近视加深、心肺适能下降等健康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新世纪医疗在5月中旬特别推出了“让孩子吃得对、看得清、睡得好”的健康检查与就诊产品套餐,有关负责人透露这个产品可以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在上述问题的根源所在,从而进行正向干预。
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和习惯养成期的学龄前儿童、少年儿童,应保证其膳食种类,以尽可能达到营养均衡。每天摄入的食物包括谷类、蛋类、奶类、蔬菜,引导鼓励孩子选择多种食物;巩固饮奶习惯,因奶和奶制品钙含量丰富,又易于吸收。
对于儿童近视应以防控为主,原因是一旦发生便不可逆转。0-2岁的幼儿不宜使用电子产品,2-6岁的儿童每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一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为宜;长时间的户外活动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缓解视疲劳。
睡眠不足已成为当下儿童的常态问题之一,但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的错。褪黑激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调节睡眠、调节昼夜节律的激素。如果孩子日间户外活动少,暴露自然光线不够,暴露于灯光、电视、电脑时间过长,都会影响宝宝褪黑激素的分泌。另外,常见的孩子打呼噜很可能是呼吸阻塞表现,需要儿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共同判断 ,需不需要给予一定的药物干预或手术治疗。
中国当代儿童出生在快速进步的信息化时代,一方面给了他们更多学习、娱乐的参与机会,但这也无疑对孩子健康有了新的考验。总之,对家长而言,如何科学护航孩子健康是当下后疫情时期不能缺席的课题。